臺北市公車聯營管理委員會
聯管沿革 1976年(民國65年)之前,臺北市市區公車業者有市營的臺北市公共汽車管理處,以及1969年(民國58年)臺北市市區公車開放民營後加入營運的欣欣客運、大有巴士、大南汽車、光華巴士等五家公/民營汽車客運業者。各業者獨自發售的票證種類過於複雜,且無法通用,彼此之間的單程票價也不一致。除此之外,各業者的既有路線在缺乏整體規劃下,也出現許多個別區域服務上重疊或不足的情形。 為了提升營運效率,「臺北市公民營公車聯營籌備委員會」於1976年(民國65年)成立,針對公車路線與號碼、票證與票價進行整合,並決定設置管理聯營事務的統一組織。 1977年(民國66年)4月30日,第一階段的聯營公車路線開始營運,總共有33條路線。之後同年內又分三個階段,開放50條、31條、16條聯營公車路線。當時參與的業者除了臺北市公共汽車管理處與前述四家民營業者外,還有另外五家經營借道行駛臺北市區的長途客運民營業者-中興巴士、指南客運、臺北客運、三重客運、三重市公車(今首都客運)。 「臺北市公車聯營管理委員會」係由臺北市政府交通局轄下臺北市公共運輸處作為主管機關,參與聯營的各公車業者共同組成「臺北市公車聯營管理委員會」作為決策單位,並在管理委員會之下設置「臺北市公車聯營管理中心」作為業務執行單位。營運上由臺北市公車聯營管理中心負責站牌設置維護管理,協助市民公車路線查詢,推展公共關係,促進乘客、主管機關及聯營事業相互瞭解合作,與聯營電子票證業務之審議。